
內容詳情
小麥及小麥復合酶在飼料中的使用建議
小麥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農(nóng)作物之一,與玉米、稻谷并稱世界三大糧食作物。小麥也是我國第二大糧食作物和重要的儲備糧,其產(chǎn)量僅次于水稻。小麥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B族維生素、礦物質等多種營養(yǎng)成分,除作為糧食之外,也可作為一種優(yōu)質的飼料原料。當小麥價格相對于玉米具有一定優(yōu)勢或玉米品質難以滿足生產(chǎn)需求時,部分飼料企業(yè)會選擇使用小麥來替代飼料中的部分玉米,用于降低飼料成本,但是小麥中抗營養(yǎng)因子的存在使其在飼料中的使用受到一些限制。隨著今年小麥收獲工作逐漸接近尾聲,為幫助大家更好地在配方中使用小麥,本公司結合多年的研究積累和實踐經(jīng)驗,提供如下建議,供大家參考。
1、小麥的營養(yǎng)特點
(1)小麥粗蛋白含量高,不易消化的醇溶蛋白在蛋白質中的占比要遠低于玉米,蛋白消化率更高。
(2)小麥含有的必需氨基酸中,除亮氨酸外其他氨基酸含量均高于玉米。
(3)小麥粗脂肪含量低,約為1.7~1.9 %,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遠低于玉米。
(4)小麥礦物質組成鈣少磷多,磷多為植酸磷,銅、錳、鋅的含量高于玉米。
(5)小麥含有較多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但維生素A、D、K含量低,生物素的利用度要低于玉米。
(6)小麥含有阿拉伯木聚糖、葡聚糖、纖維素、果膠等非淀粉多糖(non-starch polysaccharides, NSP),在畜禽腸道中無法被有效降解,并且可溶性NSP能吸納水分,增加腸道食糜黏度,阻礙畜禽對營養(yǎng)物質的消化吸收。
2、小麥應用的注意事項
(1)小麥的用法用量
針對不同動物種類,小麥在飼料中的建議使用量如下:在蛋雞、中大豬飼料配方中,小麥的用量可達到玉米用量的90%;肉小雞、肉中雞、仔豬飼料中,小麥替代量不宜超過40%;肉大雞飼料中,小麥替代量可達到40~60%。在使用小麥時要循序漸進,逐漸增加小麥在配方中的比例,減少換料應激對動物的影響。
(2)小麥酶制劑的使用
小麥中含有多種非淀粉多糖,在飼料中使用小麥時可添加具有針對性的酶制劑(昕洋美®小麥復合酶)來消除非淀粉多糖的抗營養(yǎng)作用,提高畜禽對小麥日糧的消化利用。
(3)小麥營養(yǎng)組成的不足
小麥中生物素的利用率非常低,需額外補充。一般家禽需在每噸飼料中添加50 mg生物素;種禽需添加100~200 mg;種母豬、種公豬需添加200~300 mg。
小麥中葉黃素的含量很低。在蛋雞或黃羽肉雞飼糧中使用小麥時,需配合使用含葉黃素豐富的原料或合成色素,彌補小麥葉黃素含量低的問題。
在家禽日糧中應用小麥時可通過添加富含亞油酸的油脂或飼料原料來解決小麥中亞油酸不足的問題。
(4)小麥型日糧的生產(chǎn)加工
在畜禽日糧中,小麥粉碎過細會造成“糊嘴”,影響適口性。在實踐中一般只需將小麥粉碎至0.7~0.9 mm,即一粒小麥粉碎成4~5瓣。小麥型日糧制粒時不需要額外添加粘合劑,并且可以通過降低制粒溫度(一般低10℃)、添加油脂、降低環(huán)模壓縮比等手段來防止顆粒過硬。
3、小麥復合酶使用建議
昕洋美®小麥復合酶是北京昕大洋依托二十余年的生物發(fā)酵經(jīng)驗,選用優(yōu)良菌種,利用先進的液體深層發(fā)酵工藝和獨特的后處理工藝生產(chǎn)的高效酶制劑。該產(chǎn)品針對小麥飼糧中非淀粉多糖的種類和抗營養(yǎng)特性進行科學配伍,其主要功效包括:
(1)提高小麥的代謝能和粗蛋白消化率。
(2)消除使用小麥的負向效應,提高小麥用量,降低飼料配方成本。
(3)消除飼料抗營養(yǎng)因子,提高營養(yǎng)物質利用率,提高飼料產(chǎn)品質量,降低養(yǎng)殖成本。
(4)降低食糜黏度,減少后腸食糜存留,抑制有害菌過度繁殖,減少腹瀉,維護腸道健康。
(5)減少由于飼料原料品質變化造成的飼料質量波動,穩(wěn)定產(chǎn)品質量,保持競爭力。
表 1 昕洋美®小麥復合酶使用方案
小麥替代玉米的比例 |
30%以下 |
40% |
50% |
100% |
小麥復合酶用量(g/t配合飼料) |
100~150 |
150~200 |
250~300 |
350~450 |
注:在制粒料中使用,制粒溫度在85~95℃時,需增加10~20%的安全量。
上一頁
下一頁
關鍵字:
相關信息